1、從冰鮮水產品交易來看: 陽春三月,東黃海漁業生產仍難令人樂觀,受南下冷空氣光臨和海洋漁業資源衰退的雙重影響,加之漁船生產成本上升,不少漁船仍在泊港休整。而出海生產的漁船捕獲物產量、產值都很低,去就近的浙江沿海交易居多,到港交易船只減少,創下近幾年同期的新低,交易船只僅為25條,交易量也只有193噸,且交易品種以梅子、黃鯽、蝦等低值魚為主,帶魚、小黃魚較為少見。夜市冰鮮魚交易尚屬正常,但已不見往日的繁忙和熱鬧,以南方生產的帶魚、鯧魚及周邊地區匯集到市場的梅子、小黃魚、養殖黃魚、蝦、蟹等為主,交易量565噸。本月市場冰鮮海水魚交易較為平淡。主要表現一是市場交易量減少,難現往日的車水馬龍;二是市場交易價格大部分產品維持在上月水平,而小黃魚、鯧魚因市場交易量減少,成交價格略有上升。從市場交易情況反映出,我國沿海漁業資源恢復和好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冰鮮海水魚中經濟魚類(如小黃魚、中大帶魚)越來越少,而市場需求相對較大,目前成交價格在一個較高水平,而市場較多的冰鮮海水魚(如梅子、黃鯽、蝦)成交價格較為平淡。由于上述原因,也直接影響了一部分冰鮮魚經營者的積極性。反過來又影響了市場的交易。 市場交易的主要冰鮮海水魚及成交價格如下:小黃魚(條重75克上下)每公斤22~28元;梅子(統貨)每公斤4~5.60元;鯧魚(條重400克上、250~400克、150~250克、100克上下)每公斤分別為66~72元、36~54元、24~30元、15~20元;帶魚(條重350克上、200~350克、100~200克)每公斤分別為18~22元、13~15元、5~8元;黃鯽(統貨)每公斤3~4.40元;蝦(統貨)每公斤1~1.60元;海鰨(條重150克上下)每公斤15~17元;養殖黃魚(400~500克)每公斤24~26元;條蝦(中大只)每公斤26~34元;毛蝦(中大只)每公斤15~17元;梭子蟹(統貨)每公斤24~30元。大部分冰鮮水產品成交價格在上月水平上小幅波動,小黃魚、鯧魚等經濟魚類成交價格有一定幅度上升。 時間進入四月份,漁船生產的海區漁業資源仍令人擔憂,加之柴油等漁用物資價格較高、漁船到港數、成交量仍難有大的提高;而夜市冰鮮海水魚交易尚可維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時段。四、五月間,正值小黃魚(含梅子)、鯧魚產卵回游,估計可形成一定的產量,但不可能成“漁汛”是不爭的事實。冰鮮水產品成交量比三月份有一定上升,成交價格則有小幅波動,以穩中略升趨勢為基本走勢。市場交易的熱點將在冷凍海水魚,但其充裕的庫存量將抑制成交價格向上走的可能。 2、從冷凍水產品交易來看: 進入三月份,據向凍品經銷商了解,交易量較春節后有所上升。比較適合大眾口味的黃白姑、帶魚的價格有所上升,一般一箱上漲10元左右(以20斤計算)。其中:規格為50/100的黃白姑賣到110元/箱(20斤),規格為100/200的黃白姑賣到130元/箱(20斤),規格為200/300的黃白姑賣到175元/箱(20斤),規格為3up(6兩以上)的黃白姑賣到390元/箱(40斤)。規格為100/200的帶魚賣到130元/箱(20斤),規格為200/300的帶魚賣到150元/箱(20斤),規格為200/300的帶魚賣到185元/箱(20斤),規格為400/700的帶魚賣到230元/箱(20斤),其它冷凍水產品總體價格則基本保持平穩。 3、從活鮮銷售交易來看: 進入三月份,水產品交易量淡季不淡,品種豐富,量能隨著市場需求而增加,價格也隨著換季而變,漲的要漲,跌的仍在下跌之中。 魚類市場:魚類價格喜憂參半,如甲魚、桂魚、白水魚,月加權平均價為每公斤39.01元、42.32元和14.18元,分別比上月上升19.04%、4.80%和4.41%,多寶魚、魚、河鰻月加權平均價為每公斤56.57元、28.29元和36.10元,分別比上月下降12.71%、9.35%、和6.95%,甲魚因供需矛盾突出,價格大幅上揚,去年三月份加權平均價為每公斤22.68元,今年較去年同期漲幅度72%左右,銷售量相比同期減少5.57%,據業內人士介紹:去年甲魚生產過剩,使得出貨受阻,成交價格跌至低谷,加上飼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加大,養殖戶處于虧損狀態,紛紛撤離甲魚養殖業,為數不多的養殖大戶仍在堅持,特別是以江蘇、浙江為代表的甲魚養殖大戶,終于戰勝了甲魚價格下跌的頹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價格緩慢回升,直至今年三月份,價格快速回升,其勢頭為近幾年來所少見,目前,400克規格的溫室甲魚每500克22元左右,而去年只有12元左右,外塘2年生以上,去年60-70元一斤,今年上竄至90多元一斤,甲魚在上海本地市場占有量有限,主要是通過本地市場發至外地,加之今年處于婚筵大年,各地需求量大增,但是產量有缺口,一時難以跟上,價格上漲實屬無奈,這種價格就目前情況來看,仍將維持,三月中旬,桂魚近25元一斤,隨著隔年老桂魚產量的減少,新桂魚仍在生長周期,形成青黃不接態勢,價格還有上翹的可能。 一年一度的長江第一鮮?刀魚,三月份已批量上市,價格與去年相比已是今非昔比了,去年條重150克的刀魚,每斤售價在1500左右,今年三月初為1000元開價,之后價格一路狂跌,目前低于500克就可以買到一斤,那么是不是產量大于供求而跌價呢?從市場流通來看,刀魚買賣方均減,個人消費減少,飯店、賓館也根據需求零星購買,人氣不足是主要原因,據了解,真正的長江刀魚,并沒有增產,而沒有及時洄游到長江口的刀魚(俗稱“海刀”),卻增產了,混裝上市,而此時的江刀,海刀從形態上、時間上已很難區別,價格卻是天壤之別,來之江蘇江陰、靖江的消息,那里真正的長江刀魚仍是天價,只是產量急劇下降,所以入江的刀魚少之又少,海刀、湖刀的廉價直逼高價的江刀,四月一日長江實行周期性禁漁,刀魚持證限額捕撈,對其價格不會有大的波動,況且,清明后,刀魚已接近落市。 蝦類市場:蝦類產品進入換季階段,價格形成下跌趨勢,蝦姑、日本對蝦、草蝦、澳龍、河蝦月加權平均價為每公斤32.85元、134.04元、90.55元、333.58元和40.02元,分別比上月下降21.50%、11.10%、8.64%、8.23%和7.66%,三月份,小龍蝦已批量上市,產地主要來自江蘇啟東、海門、大豐等地,月加權平均價每公斤14.55元,去年同期為10.56元,上升37.78%,最大規格已達每公斤30元左右,由于小龍蝦還只是上市初期,貨源偏緊,銷量較去年同期縮減二成左右,而提前開市的龍蝦店已趕早進貨開張,農貿集市也形成了采購群體,使得銷售行情悄然升溫,據經營戶介紹,四月中旬開始,小龍蝦貨源、產地和數量開始增加,真正品味小龍蝦還為時過早,但是今年的價格不會低于去年。 蟹類市場:青蟹、進口珍寶蟹、梭子蟹價格仍運行在高位,三月份略有回探,月加權平均價為每公斤70.60元、113.93元和83.11元,分別比上月下降9.10%、8.85%和7.16%,隨著氣溫的回升,青蟹、紅花蟹、梭子蟹價格還將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