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水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由北京、上海、青島、大連、深圳等傳統的食魚型為主的沿海地區及鄰近沿海地區的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展開來,消費結構也由食肉升級為水產品,主要原因是由于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的消費需求在質和量上的提高。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具有使這種趨勢更快發展的特征。 水產品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這與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產品的供給能力等因素有關。在城市方面,水產品方面消費支出排名較前的省市包括福建、上海、浙江、廣東、海南等省市,其中福建與上海在水產品方面的人均消費支出分別達到了999.62元和817.64元(2010年),浙江、廣東、海南的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713.79元、657.73元和669.83元(2010年)。而在農村地區,為減少城市和農村間的消費差異,中國政府在推動以城市為重點的水產品消費的同時,也積極擴大農村地區的水產品消費。2010年,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及海南的農村地區對水產品的消費量分別達到了17.21千克、16千克、15.06千克、14.55千克和15.74千克,遠高于5.15千克的中國平均水平。 因此,今后中國水產品消費市場將會在擴充流通系統等產業建設和消費意識的結構性變化的基礎上,呈現出從現在的城市中心向內陸地區傳播擴散的發展形態。2007年,中國水產品的人均占有量為36.23千克,到2011年,人均占有量增長到41.84千克,較2010年提高了1.41千克。 近來,中國城市水產品消費傾向由淡水魚轉向海水魚,消費者需求開始向新鮮的冷凍食品轉變。加之城市消費形態由家庭食用轉向外出就餐,這樣的現象出現加速化。 城市的外出就餐中多是中國餐館或西餐館,以招待客人,家庭聚餐、約會等形式消費。中國人很重視宴請,被宴請一定要再次回請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社會團體的外出就餐消費很高,這種增長在城市地區擴大的同時,也將隨著食品消費結構的變化,使整體水產市場隨之擴大。因此,由于經濟增長和社會飲食結構的變化導致的家庭消費形態的變化,以及政府政策上的擴大需求的方針,未來幾年中國水產品的人均消費將持續增長,同時中國人口整體基數大,水產市場的規模將更加巨大。 |